职场危机,正好自我提升。
受经济下滑的间接影响,现在的
降薪裁员已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等行业,而民工输出大省四川、安徽、河南等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返乡潮。于是,身处其中的人们便开始垂头丧气,一位"准失业者"写下了这样感伤的文字:"七成的公司不招新员工了,八成的人不跳槽了,2009年的毕业生加往届生总共有600多万,我是其中一个不幸者。我将第一个离开深圳,麻烦最后离开的人,把灯关掉。"
在张怡筠博士看来,这种种危机反而是职场中人重新自我投资的契机。"只有最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重获自信和积极心态。对此我有三点实际建议。"张怡筠介绍。第一,在自己的领域里保持专业度,如果你是一名文秘,出色的速记能力能可以让别人难以替代你。第二,成为多面手员工,这能让你随便栽哪个坑里都能成活。第三,加强与领导的沟通,理解而不是抱怨公司境况能让你获得更多机会。
未雨绸缪,悲观好过冬。
所幸的是,现在大部分人处于金融风暴后方,大把的积蓄没有化为乌有、手上的饭碗也还牢靠。既便如此,现在的金融负面信息铺天盖地,使得人们就像车祸现场的目击者一样心有戚戚焉,由此生出"唇亡齿寒"的提前焦虑: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呢?那时我该有多痛苦啊!
"就像感冒之前要注射疫苗,适度的预警性焦虑产生'接种效应',能增强人应对大灾难的心理承受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希付这样认为。计划的国外旅行不去了,想买的车子和房子等等再说,这样,节省下的钱财、由此产生的对自己生活的自律感和掌控感,能提高人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安度心理严冬。
当然,
心理脆弱的人在后方感受到的焦虑和悲观可能毫不逊色于损失惨重的人,这时也就需要及时调整。
闭耳塞听,远离"衰人"。负性情感像病毒一样具有致命传染性,所以短期要避开负面信息。
定期锻炼,吃些零食。跑步、游泳、骑车这些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压力激素、减轻焦虑,而碳酸饮料(除可乐)、坚果、鱼类、菠菜、巧克力则能抗抑郁。
调整呼吸,又笑又唱。
深呼吸,与心跳节奏同步;干笑几声,快乐与笑声是相互作用的;随歌而唱,抒情或高昂的最能放开心情。
规划开支,创意生活。减少开支,巧妙替换生活中的点滴快乐,比如把出国旅行换成去郊外野餐,把原本要唱KTV的同学聚会挪到公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