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层层选拔后,7月,职场新人们将告别校园生活,踏上职业征程。可是,揣着名校的烫金文凭,并非意味着“心理毕业”,连年拿奖学金的“骄子”,未必能成为“职场达人”。根据以往情况,一些职场新人上班没多久,就面露无奈表情。追究其原因,有些人会说:“我的上司怎么是这样的呢? ”
一位人力资源总监说:“一个幸运的职业人要拥有三个必备条件: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个呵护自己的家庭,还有支持、赏识自己的上司。 ”能有一位欣赏自己的上司,是个人的幸运,而学会与上司相处,创造双赢互动,则是每位职场新人的“必修课”。
找到“核心价值观”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了解上司才能知进退,创造双赢互动。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在《工作其实很简单》一书中的“就业准备篇”中谈到,职场新人要了解上司的核心价值观。每个上司都有自己最在意的价值观,这些信念构成了每个人的内在思想基础,心理学称之为“核心价值观”,比如“守时、诚信”等。这些核心价值观不容易妥协,也往往是最容易引爆情绪的原因。
小周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天天加班。尽管同事向他暗示,他们的上司“并不十分欣赏”加班行为,但小周仍固执地认为“慢工出细活”,加班还可以换取自我表现。一天,他的上司找他谈话,上司的话很直接:“你不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还要靠加班来完成,这只能说明你效率低下。你加班的一水一电,可都是公司的开支。 ”
小周自以为表现敬业,却与上司“重效率”的精神相违背,职场新人要多和同事们交谈,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找出上司的核心价值观。职场新人还要试着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工作风格,比较一下自己和上司之间有哪些共性、哪些不同,并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来配合上司。当然,职场新人在了解上司的同时,也要让上司真正地了解他:他的强项和弱项,只有当上司充分地了解他,才能给他机会,而他也能完成任务,而不是让上司失望或是让企业蒙受损失。
洞悉“眼神的反应”
一个会意的眼神,一次开诚布公的交谈,能使职场新人与领导的关系获得出乎意料的进展,反之,则可能使上下级关系陷入麻烦。小徐刚进公司时,有点“惧上”:当上司希望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总是十分紧张,说不出话。对此,上司鼓励他能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见解。某日中午,小徐鼓足勇气,走进上司的办公室,和上司交流一个技术问题。上司起先还在听,后来闭上了眼睛,而小徐依然在一边滔滔不绝。其实,小徐的上司很不希望员工在午休时间打扰他。
有职业指导专家将小徐最初的行为,称之为“新环境自卑”,职场新人由于害怕犯错,工作缺乏主动性,建议年轻人在新环境中保持开放、融合的思想,同时要加强多角度、多场合的沟通。小徐的后一次举动,明显是职场经验的缺乏。职场新人要试着洞察上司的情绪反应,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和沟通方式。
有人说,职场中人,如果能懂领导的眼神,也就了解了领导的一半。有心理学专家分析说,领导在说话时,从上到下打量你,表明他占据优势地位,拥有支配的权力;领导友好、坦率地看着你,甚至还眨眨眼睛,表明他对你评价比较高或是想鼓励你;领导用锐利的眼光盯着你,意味着他不相信你;领导闭上眼睛或者看别处不看着你,有两种可能:他不想评价你,或是他感到疲惫或心烦。
能获得好感的“共性”
张怡筠曾在一个高级经理人的训练课上,请教过学员关于 “拍马屁”的问题,结果80%的经理人举手说,他们能轻易地分辨下属是假意奉承,还是真心赞美。张怡筠提出一些与领导的相处技巧:首先要帮助领导成功,让自己变得 “有价值”;试着与领导建立诚恳的沟通模式,发展适宜的公私关系,并注意公私之间的角色转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在谈到上下级关系时表示,一般来说,一位出色的领导,能正面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在上下级关系上,还有一个微妙的 “性格匹配”问题,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职场新人过于理想化,希望完全与领导 “合拍”,那是不可能的。职场人士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 “求同存异”。当然,能否获得领导的好感,还是有些 “共性”可以把握:如积极进取、合作精神等。
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猛劲工作,极力表现,却并未得到领导的赏识。张麒说,他在给大学生做职业辅导时,会重点提醒他们,初入职场,要谦虚好学,尊重前辈,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为自己赢得机会。有些人急于表现,让自己显得很强势、很张扬,其实,这种 “强势”会给人造成压力,从而产生防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