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定位显得更加重要。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真正有创造力的时间也就是20-60岁这三四十年。你越早找到自己愿意为之耕耘终生的事业,你能创造性工作的时间就越多,你的成就就会越大。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停地为之努力,任何平凡的人都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这背后的逻辑,就是金融学里复利的概念:一个人积聚财富的多少,不太取决于你开始时拥有多少,而更取决于你的平均利息水平,更取决于你投资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复利就越大。
正所谓十分耕耘,十分收获。这样的表述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接近人生的真相。做企业也好,做学问也好,做官也好,做艺术家也好,你通常不会投入一点就有一点收获。投入两点三点可能还没有任何收获。甚至投入九点也还是没有一点收获。只有当你投入了全部,才能得到全部的收获。冠军通常是投入了全部,坚持到最后,才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怎么才能投入全部?就是尽早把自己的领地定下来,用一辈子的时间耕耘。如果说爸爸这一生到现在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在学校时间太长了,在工作中学习的时间太短了。
一个人的成功,不太取决于你开始时有多好的条件,而更取决于你是否找到了一个适合你的定位,而且能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三十年如一日为之奋斗。所以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把清晰的职业定位当做职业成长的第一阶段。相比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往往无法得到成长的机会,是因为他们总在不停地变换自己的定位。
在某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做文员的Lisa也在为工作太“闲”而发愁:“基本没什么事,整天上网聊天、偷菜、打游戏,听上去好像很舒服,但我不喜欢这样的状态。有事做我会觉得比较充实,而且这份工作我并不喜欢。有人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真的是这样吗,我很困惑!我只是希望看得到前面的出路,现在的状态,烦透了!” 其实这就是明显的缺乏职业定位。
其实之所以职业定位不清晰,原因可能来自主、客观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事者缺乏对自我职业的掌控和规划。这类职场“闲职”往往可替代性强,缺乏目标和价值感,常此以往,不仅影响个人的职业心态,对长远职业生涯发展也极为不利。由于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懵懵懂懂走上了一条自己不适合也不了解的职业道路,始终无法正确判断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最终造成对工作产生不喜欢、没激情,不适合、不顺利的状态。
这个时候需要更加清晰的职业定位,从而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理性分析,调整心态。要理智客观地审视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把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和不匹配之处都如实地摆出来,理性分析目前工作不如意的深层原因。其次分析利弊,扬长避短。找出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同时把自己过往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梳理,激活潜在的价值。最后应该找准定位,远离混沌。通过职业取向、商业价值以及职业机会三大系统找出的最佳职业定位及职业。澄清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调整和沟通,在新的阶段抓住最重要最想要的,牢牢锁定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