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才测评可以说是既年轻又古老。说其年轻,是因为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理论和技术自本世纪初期开始,才形成和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说其古老,是因为人才测评的思想和实践从古代就有,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考试来选拔官员。
确切的说,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客观化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从而对一个人的整体情况做出更为科学合理描述的方法。在我国,人才测评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980年至1988年,这个时期心理测验的应用主要局限于教育领域,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很少。当时在只少数心理学者和测评专家开始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开展人才测评的应用研究。人才测评的发展还处在萌芽时期。
1989年至199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建立。至1992年底,全国29个省,国务院3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才测评方法补充人员,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使得人才测评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国在高级官员的任职中也开始借用人才测评技术,由于这种选拔方式客观公正,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1993年至今,各地普遍建立的人才市场,使人才交流日益普遍,从而更促进了人才测评的快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的人才价值尺度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人才的价值,所以必须借助于人才测评。随着人才测评的应用不断扩大,新的人才测评手段发展,从事人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也在不断增多,广为人知的有北森、诺姆四达和中国人才测评网等。